寄情山水畫中游
——記本土畫家羅明
一筆一墨,就勾勒出一隅青山綠水的風景。重巒疊嶂的遠山,煙波浩渺的水流,挺拔蒼翠的松柏,讓人仿佛閑云野鶴,來到了山水之間,那一幅幅輕逸秀麗,嫵媚多姿,筆墨考究的畫面讓人深刻的感受到中國山水畫的精妙絕倫。這就是本土畫家羅明帶給我們的山水畫。
羅明1965年出生于麻家渡鎮羅家坡村,受家中濃厚的民間藝術氛圍熏陶,自幼酷愛畫畫。小時候,只要是能畫畫的地方,紙上、墻上、床上、門上,都會被他涂得亂七八糟,山里的樹、村里的人、天上的云、河里的魚,一切看得到的有趣景象,都會讓他產生一種畫下來的沖動。在看到電視中的京劇表演時,他甚至會用毛筆在自己的臉上畫臉譜。為此,他時常受到家人的訓斥,但他樂此不疲。
少年時代,羅明堅持著自己的夢想,跟隨竹山畫馬大師王文匯學習國畫畫法。十八歲那年,他背著干糧,拿著畫稿,從麻家渡來到縣文化館拜師,被畫家熊焜收為弟子。不久,在王文匯及熊焜的輔導下,他的一幅名為《六月六,曬紅綠》的國畫作品在全國首屆農民書畫展覽中獲展,轟動一時。1989年,從十堰市藝術學校畢業的他回到竹山文化館,從事書畫創作工作至今。
30余年來,羅明寄情于中國傳統山水畫。一有機會,他就游歷名山大川,工作之余,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竹山的山山水水,在感嘆大好河山的同時,他將所見所想濃縮成一幅幅山水畫,用筆墨的濃淡、點線的交錯、明暗虛實的互映以及形體氣勢的開合,去創造一幅意境幽深、氣象萬千的胸中丘壑。他還遍習名家名作,從歷代優秀山水畫大師的作品中獲取營養,并逐漸融會貫通。憑著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對山水畫有了更深的理解,筆功精細,設色考究,頗受大眾喜愛。在技法方面,他大多采用大斧劈皴結合小寫意,色彩鮮艷清麗,構圖層次分明,格調高雅,氣勢壯觀,充滿詩情畫意,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壯美。
《山城晚晴》是羅明歷時兩個多月采風寫生,用一年多時間精心打磨的代表作之一《新竹山八景》系列山水畫其中之一。畫中,那默立于天地之間的一座座山峰崔嵬高峻,崢嶸峭拔,連蒼浩的樹木在這奇峰險壑下也顯得渺小。云霧在山間繚繞,山泉在峰腰飛湍,溪流在峽谷喧豗,整幅山水圖充滿了一種磅礴雄壯的氣勢和生動飛揚的靈氣。畫家用淡淡的墨綠色點染山林和山頭,并精心構架、皴擦遠處高低錯落、參差孤峭的群峰連山。畫面左上,一面紅日巍巍升起,靜穆的峻峰云嶺朝陽普照,顯得格外空靈超脫,更讓我感受到古老的上庸大地所顯示出的蓬勃生機。
無論是在藝術創作還是在日常生活中,羅明始終保持超然物外的良好心境。他無意成為“大家”、“大師”,卻視畫畫為生命,藝術創作完全是內心精神的需求。這種超脫的心態,反而給了他更加自由的空間。“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寄情山水云林,尋求心靈的回歸,這是歷代中國文人追求的至高境界,羅明坦然地向著這個方向前行。“境由心造、情由景生” 他作品中所描繪的上庸山水,無不流淌著著桃源仙境般的超然意境,這正是他的內心世界的自然流露。
古人云:“夫畫者,從于心者也”。羅明將這句話作為自己潛心做畫的座右銘。山水畫是最心靈化的藝術,受禪宗思想影響至深,尤其注重個體心靈的感悟。對于他來說,每次做畫,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從采風寫生,到鉛筆構圖,再到筆墨寫景,直至心中意象成為筆端山水,每一個過程,他無不精心琢磨,苦心追求。他覺得只有這樣,出來的畫才能真正和諧、高雅,達到心畫合一的境界。
“筆墨縱橫抒豪情,巴山楚水覓知音。華發漸近心亦潔,不悔此生作畫人!”在藝術的道路上,羅明還在艱苦求索,愿他早日找到心中的桃源勝境,抒寫出更多古老山水的秀麗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