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竹山
聽竹山故事
我們為您分享一個故事
留一段記憶
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
今天為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
用歌聲致敬我的音樂老師
作者: 任東高
從相書上得知,屬龍的人天生精力充沛,活力無窮,略帶一丁點文藝細胞,所以我從小就喜歡唱歌。
沒上學時,幸遇熊貓牌波段式收音機當老師,學唱第一首兒歌《搖籃曲》。“月兒明,風兒靜,樹葉兒遮窗欞”,其平靜,徐緩、優美的曲調,就像一位充滿愛意的母親,在月光如水的夜里輕輕拍打著懷里的孩子,溫情的目光,慈愛的聲音,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浸透著母親對孩子的祝福。《搖籃曲》治愈了我貧窮的童年,也治愈了我苦難的前半生。
(網絡圖片)
上小學時,在黃栗桂花小學幸遇音樂啟蒙老師操于忠。他教我的《小草》記憶猶新。他喜歡把簡譜用毛筆提前抄寫在一大張白紙上,用夾子固定在木質黑板上,黑白分明,讓大家看得清清楚楚。他喜歡教我們唱歌譜,先一小節一小節的教,再一句一句的教;然后他唱譜,我們唱詞;最后,他拉二胡,我們伴唱;唱著唱著,眼前仿佛出現一大片一望無際的草原,微風輕撫著成千上萬棵小草,生機盎然,我們對美好的生活有了無上的追求和向往,小草堅強不屈的精神也慢慢扎進我們的心田。
上初中時,在黃栗中學有幸遇有一些專業基礎的張明林老師。當時我們剛剛升入初三,學校選派了會識簡譜的張老師做我們的音樂老師。他的嗓音富有磁性,音色明亮,音域寬廣,課前的一曲《紅梅贊》,樸實中帶著婉轉,高亢中透著堅定,同學們沉醉其中。在他的歌聲中,點點梅香氤氳開來,共產黨人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好像就是在那一刻融進我們的血肉和靈魂。在后來的生活和工作中,我歷經磨難,就在自己要倒下的那一刻,耳邊又回響起那熟悉的旋律,瞬間滿血復活,硬生生把一個膽小怯懦的自己逼迫成傲霜怒放的鋼鐵男子漢。
(網絡圖片)
上師范時,在竹山師范幸遇德藝雙馨的任安翔老師。當時的任老師慈眉善目,華發如雪,博學多才。她循循善誘,把我們當成自己的兒女,在生活上事無巨細地叮囑,對學業上精益求精的嚴格要求,她借用黑格爾話教育我們說:“不愛音樂的人,不配做人;雖然愛音樂,也只能稱半個人;只有對音樂傾倒的人,才可完全稱作人。”畢業匯演,她為我們排練歌伴舞《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溫柔動人的旋律,簡潔明快的歌詞,對老師的感激、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再搭配有畫龍點睛之意的雙人舞蹈,真叫人愛不釋口。任老師退休后,常開乾老師擔任我們的音樂教師,常老師有一頭瀟灑的卷發,在合唱指揮的時候時不時地往后一甩,那動作真是帥極了。驚喜的是,時隔24年后,我和常老師還能在竹山職教的培訓課上相遇,他親切地叫著我的名字,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24年前的青蔥歲月,依舊是混聲合唱,依舊是和聲伴奏,依舊是歌的世界、琴的海洋,攝影師用鎂光燈記錄了這珍貴的一瞬間。
(網絡圖片)
參加工作后,在漢江師范學院幸遇激情四射的許鳳蓉教授。許教授衣著樸素,無論是聲樂,還是鋼琴、指揮,她總是激情滿懷,尤其是那夸張的表情,讓我們大開眼界。她說:“豐富的甚至是夸張的表情,有助于我們打開歌唱的嘴巴,讓怒放的菊花開在臉上。”培訓匯報演出,許教授為我們量身定制的是男女混聲合唱《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渾厚有力的男中音,配合清亮甜美的女高音,在她張弛有度的指揮下,我們乘坐時空穿梭機,在音樂的世界里重回炮火紛飛的年代,就在潺潺的溪水邊,就在還未燃盡的炮火邊,我們把怒放的菊花開在臉上,盡情歌唱。
“三尺講臺育桃李,一支粉筆寫春秋。”何其有幸,音樂路上,總有恩師如光,為我指引航向,雖然我終究成不了他們的自豪,但他們是我永遠的驕傲。把音樂的種子播撒在貧瘠的鄉村學校,讓愉快的歌聲流淌在鄉間的角角落落,這也許是我給音樂老師最好的慰藉!
感謝您的收聽。如果您喜歡,請在微信公眾號文章下方點擊在看、留言,并轉發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載“云上竹山APP”在視聽欄目中收聽,還可以在竹山綜合廣播調頻(FM)96.8兆赫節目中收聽,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作者:
任東高,樓臺鄉三臺九年一貫制學校語文教師。
朗讀者:
余皓若,竹山縣融媒體中心工作人員。
《聽竹山》欄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詩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網在線投稿,并請在標題前注明“聽竹山”。本節目文章屬作者原創作品,如有侵權,作者自行負責。